大地艺术(英文名:地球 Art;又称:地景艺术、土方工程、环境艺术),是指艺术家以大自然作为创造媒体,把艺术与大自然有机地结合所创造出的一种富有艺术整体性情景的视觉化艺术形式。
大地艺术发源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的北欧与美国,大地艺术家普遍厌倦现代都市生活和高度标准化的工业文明,主张返回自然。早期大地艺术多现场施工、现场完成。1964年,克里斯托夫妇定居于纽约,一生创作了多个享誉全球的大型环境艺术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创作方式是包裹艺术。1968年,首次大地艺术展在美国纽约的"杜旺画廊"举行,此次类似于摄影展的展会宣告了大地艺术的正式诞生。196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环境政策法案》(National Environmental Policy Act)。同年,迈克尔·海泽创作了《双重否定》。1970年,美国艺术家罗勃·史密森将6000吨玄武岩与泥土倒入犹他州大盐湖,构筑成一条长达450米的《螺旋形防波堤》。2000年,日本举办了首届“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与此前单件在自然环境中的作品相比,大地艺术祭则变成了多件艺术作品的展示。
大地艺术主要的特征是材料的艺术、抽象的艺术、四维空间艺术、对工业废墟的关注。大地艺术作为空间的艺术,艺术家们以广阔的大自然代替了传统的画布,进行了大胆的改造,不仅创造出新的艺术表现形式,还扩充了艺术创作的材料、范围和空间,使大地艺术最终完成了对现成品艺术的再次颠覆。
历史沿革
大地艺术是20世纪60年代末出现于欧美的美术思潮,由最少派艺术的简单、无细节形式发展而来。大地艺术以通过变革生产方法、消费习惯、生活方式来改善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系统的生态主义(Ecologism)社会思潮为前提,主要涵盖体量巨大的户外景观类艺术作品。这一运动的产生和发展与20世纪60-70年代的全球生态运动(EcologyMovement)有关。生态运动首先在1968年出现于加利福尼亚州大学,面对在工业化过程中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和生态遭到破坏的问题,该校学生发起了这场运动。早期的大地艺术多现场施工、现场完成,其作品无意给观者欣赏。1968年,首次大地艺术展在美国纽约的"杜旺画廊"举行,但由于时代的局限性,该次展览所展出的只是大地艺术创作现场拍摄的一些照片。这次类似于摄影展的展会虽然有很多不足,但仍然让人们认识到了大地艺术这种新的表现形式的存在,并宣告了大地艺术的正式诞生。
196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环境政策法案》(National Environmental Policy Act)。同年,迈克尔·海泽的《双重否定》更是在内华达州荒漠中挖掘出两条长约450米、深15米、宽9米的纵深沟渠,爆破和挖掘了24万吨岩石和土块。这些作品虽批判了传统艺术对人工空间的依赖,却陷入了另一种误区:将自然视为空白画布,以人类的审美意志重塑自然形态,其剧烈的开挖方式也引发多方批评,成为大地艺术干预自然伦理争议的典型案例。1970年,美国艺术家罗勃·史密森将6000吨玄武岩与泥土倒入犹他州大盐湖,构筑成一条长达450米的《螺旋形防波堤》。尽管史密森表示是要通过这一作品探讨熵、衰变与自然循环的主题——堤坝随着湖水水位变化时隐时现,最终将完全回归自然。但在批评者看来,这一作品改变了盐湖的自然地貌,看似歌颂自然,但其内核仍然是人类中心主义。
1970年,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成立。像波普艺术家一样,大地艺术的创作者非常希望他们的作品能直接与公众产生共鸣,他们将艺术作品从美术馆、博物馆、画廊等密闭空间中移出,置于公共领域让人们欣赏。这种创作和展示方式对以往的艺术模式提出了挑战,这也是因地艺术前卫性和进步性的关键所在。需要反思的是,许多大地艺术作品处在相对遥远的地域范围,这反倒限制了公众直接观看。最为重要的美国大地艺术家是罗勃·史密森(Robert Smithson,1938-1973年),他善于运用工业建设设备对泥土和岩石进行创作。他的作品《螺旋形的防波堤》(Spircal Jetty)创作于1970年,罗伯特·史密森在美国犹他州大盐湖边的一个荒凉沙滩上,用推土机将重量近6000吨的黑色玄武岩、石灰岩等各类石头倾倒在盐湖中,形成一个巨大的螺旋形状堤坝。堤坝非常壮观,一直延伸到盐湖深处的螺旋曲线长约1500 英尺(约450米),螺旋中心离岸边的距离达到46米远。在史密森的理念下,艺术走出了高雅殿堂,走进了环境,并与环境相融合。
克里斯托·贾瓦契夫(ChristoVladimirovJavacheff,1935-2020年)和让娜·克劳德(JeanneClaude,1935-2009年)是一对著名的环境艺术家夫妇,这对艺术仇俪都是1935年6月13日出生他们1958年相识于法国巴黎,1964年定居于纽约,一生创作了多个享誉全球的大型环境艺术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创作方式是包裹艺术。他们创作初期先是把桌子、椅子、自行车等日常生活用品和商品包裹起来,制造一种熟悉的陌生感。而后,他们开始包裹山谷、海岸、大厦、桥梁等大型建筑或景观。1969年,他们用近10万平方米的防腐布料和56千米的绳索完成了对悉尼附近1609米海岸的包裹。1970年到1972年,他们用3.6吨的橘黄色尼龙布包裹了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形成了一面巨大的橘黄色唯幕。1974年,他们包裹了罗马墙。1980年到1983年年,他们对佛罗里达州南部的迈阿密比斯坎湾11个岛屿进行包裹,包裹材料由603870平方米粉红色编织聚丙烯织物组成,它们漂浮在水面上非常壮观。1995年6月17日,时逢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50周年,克里斯托夫妇艺术创作中最为经典的作品之一《包裹德国柏林国会大厦》诞生,一座始建于1884年的宏伟建筑被披上了银色光芒。这件作品完成前的准备工作耗时24年,在商讨期间,德国联邦议院总统履新了6位。直到1994年2月25日,德国国会才以292票赞成、229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该艺术计划。这件耗材超过10万平方米镀铝防火聚丙烯面料、1.5万米绳索,耗资1530万美元的大地艺术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作品完成后仅展出两周时间,就吸引世界各地500万观众到场目睹这件艺术作品的真容。克里斯托夫妇用包裹的力方式给自然环境或人造建筑制作外部肌理,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视觉冲击力,使人们从看似熟悉或了解的事物中重新审视陌生化了的对象的本质、历史和内涵,从而激起观众认知系统的升级与重建。
2000年,日本举办了首届“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与此前单件在自然环境中的作品相比,大地艺术祭则变成了多件艺术作品的展示,其理念是为乡村带来关注与振兴。该艺术活动的初衷是应对当地因老龄化带来的人口流失问题,以举办艺术活动的方式,邀请艺术家在乡村田野和闲置民居中创作,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人口回流,推动乡村再生。之后,日本还举办了“濑户内国际艺术祭”,艺术家草间弥生那件被安置在海边的斑点大南瓜是传播度最广的作品之一。这些“大地艺术”被作为激活乡土、推动地方振兴的重要方法。
表现特征
艺术思想
大地艺术可以说是中国庄子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具体实践物。大地艺术家认为,艺术与生活、艺术与自然应该没有森严的界线。在人类的生活时空中,应处处存在着艺术。大地艺术可以看成是室内装饰作品向户外发展的结果,最早的样式可追溯到古埃及的金字塔和英国的斯通亨治圆形石柱。大地艺术的作品都十分注重作品的“场所感”,即作品与环境有机地结合,通过设计来加强或削弱基地本身的如地形、地质、季节变化等特性,从而引导人们更为深入地感受自然。
大地艺术作为一种艺术类型,和艺术家的创作趋势一直都有自己不可取代的特性。通过所使用的材料和创作选址,来扩大艺术的定义和展示的界限,也让人们可以回归真实环境重新去讨论和接触大自然。
代表艺术家
代表作品
艺术影响
自大地艺术的概念出现至今,这一艺术形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然而,当今艺术家的许多实践仍能看到大地艺术的影子。随着艺术家可用空间的减少,大地艺术作品的新创作者已经找到了替代的方法,不必再去偏远的空间创作作品。这也使大地艺术比之前更能为公众所接受,他们现在有更多的机会亲眼目睹这些作品。
尽管大地艺术在美国较为流行,但这种艺术形式也出现在整个欧洲的范围,在非洲也越来越受欢迎。大地艺术也并不是总会消失,一些作品仍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大地艺术在中国的发展融合了东方独特的哲学思想与美学观念。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理念为大地艺术提供了深厚的思想基础,使中国的大地艺术实践呈现出与西方不同的风貌——更强调和谐而非对抗,更注重融入而非干预。近十年来,随着“大地艺术节”影响力的加强,这一类活动逐渐作为地方文化系统工程的新生力量,也在中国多地涌现并受到关注。
相关展会
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始于 2000 年,在日本新潟县的十日町市和津南町举办,每 3 年举办一次,每届持续约 50 天,其基本理念是 “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潟县主要产业为农业,曾面临老龄化和人口流失带来的乡村凋敝问题。在地方政府资金支持下,新潟县出生的策展人北川富朗创立了大地中国艺术节,希望借助艺术的力量让衰退的农村再显生命力。
截至 2024 年,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已举办到第九届,第九届的举办时间是 2024 年 7 月 13 日至 11 月 10 日。本届艺术节共有 311 件作品展出,其中包含 200 多件过去制作的永久作品。艺术节举办以来,成功召集了来自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位艺术家为展览进行艺术创作,其中不乏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等当代艺术界的殿堂级人物。
相关评价
大地艺术从一开始从博物馆走向空间,走向大地,它是在突破一个博物馆规则,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一些对跟土地之间的关系。同时,大地艺术应该是有问题意识的,包括对环保生态和社会问题,而不只是做一个好看的奇观。第二,从艺术表达上,大地艺术要跟环境或者针对的问题产生一个特别的视觉表达,是别人没有表达过的形式。(当代艺术研究者、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原央美美术馆馆长王璜生 评)
观察|从蔡国强烟火事件看大地艺术的伦理困境.澎湃新闻.2025-09-22
视野丨世界上著名的大地艺术作品都有哪些?.北京中外视觉艺术院.2025-09-22
Wall of Oil Barrels—The Iron Curtain, Rue Visconti, Paris, 1961–62.GAGOSIAN.2025-09-22
大地艺术节在中国落地生花.文旅中国.2025-09-22
大地の芸術祭.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 .2025-09-22
日本“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以艺术激活乡村.新华网.2025-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