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

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英文名:Top 500 Enterprises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是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与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发布的榜单。其入围门槛是衡量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整体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

2005年8月21日,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首次发布。2022年9月6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在北京发布“2022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榜单及其分析报告。2024年9月20日,在合肥市举办的2024世界制造业大会上,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了2024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榜单。2025年9月20日,在合肥举行的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开幕式上,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2025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榜单。

“2025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入围门槛达到173.65亿元,同时,营业收入总额从“十三五”末的40.24万亿元增长至51.68万亿元,资产总额从44.33万亿元增长至53.31万亿元。2025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前5名公司分别为中国石化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恒力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中国五矿

发展历程

2005年8月21日,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快发展的新形势,并为国内外各界提供中国大企业发展的相关数据与研究信息,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在连续三年成功发布中国企业500强的基础上,按照国际通行的方式,以2004年企业营业收入为入围标准,经专家委员会审定,第四次排出了中国企业500强。同时,为深入研究分析中国产业结构演变的特点和趋势,为推动中国不同类型大企业的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首次推出了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和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

2022年9月6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在北京发布“2022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及其分析报告,同时发布了“2022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2022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2022中国跨国公司100大及跨国指数”“2022中国大企业创新100强”“2022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100强”等各项榜单及其分析报告。2023年9月20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连续第19次向社会发布《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排行榜》。

2024年9月20日,在合肥市举办的2024世界制造业大会上,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了2024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榜单。2025年9月20日,在合肥举行的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开幕式上,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2025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榜单。

发布机构

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 榜单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发布。

申报程序

申报资格

申报企业为在中国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一级企业不包括在华外资、港澳台独资控股企业,也不包括行政性公司、政企合一的公司以及烟草公司,但包括在境外注册、投资主体为中国自然人或者法人、主要业务在境内的企业。

属于集团公司控股子公司或者相对控股子公司,由于其财务报表能被合并到集团母公司的财务报表中去,因此仅接受其母公司申报。申报2025中国企业500强的企业,2024年营业收入应达到400亿元(人民币,下同);申报2025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的企业,2024年营业收入应达到150亿元;申报2025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的企业,2024年营业收入应达到50亿元,为更加科学系统地反映中国大企业的发展状况,我会今年继续排出中国企业前1000家。2024年营业收入达到100亿元的农林牧渔业企业、采矿业企业、建筑业企业和电力生产企业,同时纳入本次申报。申报上述榜单企业员工总数均不少于200人。申报企业均需提供由会计师事务所或者审计机构确认的相关合并财务报表复印件。未能提供的,需提交能够证明企业数据真实性的可靠材料,如上报地方财政局、统计暨普查局、国资委、发改委或主管部门的报表(副本),亦可由审计机构盖章确认。凡只提供企业申报表或者数据不完整又无法确认的,均不纳入申报范周。

指标填报

申报2025制造业企业500强要填报申报表,申报表可以通过登陆中国企业联合会公众号下载。所有指标均需按照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的数据填报。主要填报营业收入、海外收入、利润总额,净利润、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资产总额、海外资产、所有者权益、归属母公司所有者权益、纳税总额、研发费用、员工总数、海外员工等指标和企业有关信息。各企业500强的入围指标是营业收入,依此确定1~500位排序。

申报程序

企业申报采用线上、线下两种方式同时进行,于2024年5月30日登录相关网站进行申报,同时按照要求将申报表填好打印、签字盖章,连同经会计师事务所或审计师事务所审计的2024年度相关财务报表的复印件或者其他证明材料寄到中国企业联合会

榜单发布

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发布榜单连同分析报告,在《2025中国500强企业发展报告》中予以刊载,并通过多种形式和媒体向社会发布。中国企业联合会邀请入围企业参加拟于8月底或9月召开的“2025中国500强企业高峰论坛”。

关键指标

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入围门槛是衡量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整体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

历届内容

2005年

2005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总计为5.03万亿元,入围门槛是20.21亿元,其中有280家企业入围2005中国企业500强;2005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总计为5.69万亿元,入围门槛是5.06亿元,其中有156家企业入围2005中国企业500强。

2015年

2015年8月22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按照国际惯例连续第11次推出了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2015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呈现如下特点:

2015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营业收入总额26.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了3.25%,与上年11.57%的增长速度相比,增幅下降了8.32个百分点;资产总额达到25.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了8.08%;从业人数达到1282万人,比上年增加了1.4万人。2015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的入围门槛由上年的67.1亿元上升为68.1亿元,上升了1.49%。11年中,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的入围门槛由2005年的20.2亿元提高到2015年的68.1亿元,提高了2倍多。

2015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共实现净利润5737.4亿元,比上年的5610.2亿元提高了127.2亿元,增长2.27%,增幅较上年下降了5.57个百分点。从人均营业收入看,2015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人均营业收入为210万元,比上年的203万元提高了3.44%。从人均实现利润看,2015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人均利润为4.48万元,比上年增长了2.52%;从收入利润率看,2015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平均收入利润率为2.13%,比上年略降0.02个百分点;从资产利润率来看,2015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平均资产利润率为2.24%,比上年略降0.12个百分点。

2015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的行业分布依然比较分散。入围企业数最多的行业,仍然是“黑色冶金及压延加工业”,共有77家企业入围,比上年多5家。该行业已经连续十一年占据入围企业最多的地位。入围企业数排在第2至第5位的行业分别是“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41家,“一般有色冶金及压延加工业”36家,“汽车及零配件制造业”29家,“电力、电气等设备、机械、元器件及光伏、电池、线缆制造业”25家。以上提到的5个行业,近五年来一直都排在入围企业数最多的前5位,只是位次稍有变化。

在2015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实现利润最多的前5个行业分别为“汽车及零配件制造业”“烟草加工业”“通讯器材及设备、元器件制造业”“石化产品、炼焦及其他燃料生产加工业”和“家用电器及零配件制造业”,这5个行业共81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529.53亿元,占2015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利润总额的44.09%。

在2015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有190家国有企业,比上年减少15家,占总数的38.0%;310家民营企业,占总数的62.0%。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的国有企业数目连续6年减少。入围2015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的190家国有企业的营业收入总额为16.8万亿元,占总量的62.26%;净利润总额达到2647.3亿元,占总量的46.14%;资产总额为18.2万亿元,占总量的70.74%;纳税总额达到1.4万亿元,占总量的82.53%。而310家民营企业的营业收入总额为10.17万亿元,占总量的37.74%;利润总额达到3090.1亿元,占总量的53.86%;资产总额为7.51万亿元,占总量的29.26%;纳税总额达到2964.1亿元,占总量的17.47%。190家国有企业的平均营业规模和资产规模为882.5亿元和955.3亿元,分别是民营企业(327.9亿元和242.2亿元)的2.69倍和3.94倍。

2015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有473家填报了研发投入数据,共投入研发费用总额为4814.65亿元,比上年的4496.0亿元提高了7.09%,增速高于上年的5.20%;平均研发费用为10.18亿元,比上年增长了5.50%。研发投入费用最多的5家企业分别是华为(408.5亿元)、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234.3亿元)、航天科工集团(181.8亿元)、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118.9亿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107.6亿元),其研发投入占各自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4.17%、6.07%、10.85%、2.41%、5.33%。2015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的平均研发强度(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86%,比上年略增长0.08个百分点。2015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有440家企业填报了专利情况,共拥有专利42.1万项,比上年(454家)的38.1万项增加了10.50%;其中发明专利12万项,比上年的10.8万项增加了11.1%,占全部拥有专利数量的28.59%;从平均数来看,440家企业平均每家拥有专利957项,比上年增长了13.93%;平均拥有发明专利291项,比上年增长了22.78%。美的集团是拥有专利最多的企业,拥有29549项专利。中兴通讯是发明专利最多的企业,发明专利15000项。

参考资料:

2022年

2022年9月6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以下简称中国企联)在京发布“2022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及其分析报告,同时发布了“2022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2022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2022中国跨国公司100大及跨国指数”“2022中国大企业创新100强”“2022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100强”等各项榜单及其分析报告。

“2022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的入围门槛为147.78亿元,较上年提高36.88亿元;实现营业收入47.11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7.09%;实现净利润1.47万亿元,较上年增长24.47%。这三项指标均创下历史新高。“2022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营业收入达到47.11万亿元,同比增长17.07%,增速为2013年以来的最高值。资产总额达到47.65万亿元,增速为7.49%。入围门槛大幅跃升,达到147.78亿元,较上年增加36.87亿元,增幅达到33.26%。“2022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共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达到1.47万亿元,较上年增长24.47%;净资产利润率和营业收入利润率分别为11.30%和3.12%,较上年分别增加1.06和0.19个百分点。

“2022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研发费用1.06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8.76%;研发强度为2.37%,较上年微增0.07个百分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的研发费用规模增长了1.47倍,研发强度增加了0.5个百分点。专利及发明专利数快速增加。“2022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共有专利130.45万项,较2013年增加102.60项,其中发明专利达57.49项,较2013年增加49.98项。

2022专利数前10位企业共持有56.89万个专利,占比43.61%。发明专利数量前10位企业共持有发明专利32.53万个,占比56.58%。

“2022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重化工行业以绝对优势力压其他行业,其中行业营业收入总规模前5位中,重化工行业占据4席,分别为:黑色冶金、石化及炼焦、一般有色、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行业净利润总额前5位中,重化工行业占据3席,分别为黑色冶金、石化及炼焦、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此外,汽车及零配件制造分别位居行业营业收入排名和行业净利润排名的第3位和第5位。

“2022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304家企业海外营业收入总额为6.04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9.6%。275家企业海外资产规模总额为5.24万亿元,较上年增长9.62%,高于总资产增速。

2023年

2023年9月20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连续第19次向社会发布《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排行榜》。2023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发展呈现出总体规模较快增长、经营绩效回落、创新成效显著、战略性新兴业务发展步伐加快、国际化经营取得积极进展五大特点。2023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营业收入总额和资产规模双双突破50万亿元大关,入围门槛迈向165亿元新台阶。2023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达到51.06万亿元,同比增长8.38%;资产总额达到53.02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1.27%;入围门槛达到165.50亿元,较上年提高了17.72亿元,增幅达到11.99%。2023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实现净利润12677.03亿元,下降了13.66%。净资产利润率为9.09%,较上年降低2.11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利润率为2.48%,较上年下降0.64个百分点。

2023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研发费用总规模达到10962.15亿元,较上年增长3.83%;研发强度处于近年来的较高水平。从不同行业看,航空航天、通信设备制造、轨道交通设备制造、纺织印染的行业平均研发费用位居前列。

2023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拥有的专利数、发明专利数双双实现大幅增长,增速分别为10.27%和12.04%,专利质量稳定提升,发明专利占比达到44.78%。具体而言,专利数达到143.84万件,较上年增加了13.39万件,增长了10.27%;发明专利达64.41万件,较上年总体增加了6.92万件,增幅为12.04%。

2023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化工行业仍然占据主要位置,营业收入规模最大的5个行业中有4个为化工行业。同时,战略性新兴业务发展步伐加快,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长位居前列的大都是战略新兴产业企业。行业平均营业收入增长率位居前五位的是:动力和储能电池,风能太阳能设备制造,医疗设备制造,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和化学纤维制造,其中前三位的增长率达到了45%以上,分别为59.72%、49.42%、45.54%。行业平均利润增长率位居前五位的是:医疗设备制造,动力和储能电池,摩托车及零配件制造,风能、太阳能设备制造和电线电缆制造,分别为286.20%、96.63%、68.84%、52.39%和42.65%。

2023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的海外营业收入总额达到7.20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16万亿元,增速为19.21%。海外营业收入占全部营业收入比重回升至18.43%,较上年提升1.09个百分点。海外资产规模进一步扩大。2023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海外资产总规模达到6.89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65万亿元,增速达到31.49%。

2024年

2024年9月20日,在合肥市举办的2024世界制造业大会上,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了2024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榜单,这是中国企联连续第20次向社会发布该项榜单。榜单前10位分别为:中国石化宝钢09CrCuSb质保书真伪验证中化集团中国五矿恒力集团上汽集团华为中国一汽浙江荣盛控股集团比亚迪

发布的2024中国企业500强中,有264家制造业企业入围;2024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100强、中国大企业创新100强、中国跨国公司100大中,分别有68家、76家和59家制造业企业入围。营收规模稳中有增。2024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入围门槛迈上新台阶,达到170.62亿元,较上年提升了5.12亿元;实现营业收入52.01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86%;同期,世界企业500强中制造业的营业收入减少4.17%,美国企业500强中制造业的营业收入减少4.36%。2024中国制造业企业实现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1.19万亿元,较上年下降5.77%,降幅收窄了7.86个百分点。同期,世界企业500强中制造业的净利润下降12.76%,美国企业500强中制造业的净利润下降13.71%。2024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共计投入研发费用约1.23万亿元,较上年同口径增长12.51%;研发强度为2.37%,较上年提高0.04个百分点;拥有有效专利149.37万件,发明专利71.73万件,分别较上年增加3.85%和11.35%;发明专利占比为48.02%,较上年提高3.24个百分点。

2025年

“2025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入围门槛达到173.65亿元,较上年提升3.03亿元。榜单显示,“十四五”以来,“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门槛与“十三五”末相比,已提高62.74亿元。同时,营业收入总额从“十三五”末的40.24万亿元增长至51.68万亿元,资产总额从44.33万亿元增长至53.31万亿元。此次发布的榜单上,物料搬运设备制造、摩托车及零配件制造、通信设备制造、计算机及办公设备、贵金属行业企业的平均营业收入增长率居于前五位。

China releases list of top 500 manufacturing firms for 2025.新华社.2025-09-21

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第199名.金澳科技.2025-09-22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企联合网.2025-09-21

这份“500强”榜单记录“中国制造”成长轨迹.人民网.2025-09-21

2005中国企业、制造业、服务业500强.天水在线.2025-09-21

重磅!2022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发布!(附榜单).中国工业报.2025-09-21

2024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榜单发布!.百家号.2025-09-21

中国制造业500强榜单发布,23家深企上榜.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9-21

突破50万亿元大关!2023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榜单发布.微信公众平台.2025-09-21

关于申报2025中国企业500强、制造业企业500强、服务业企业500强的通知.微信公众平台.2025-09-21

2015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发布【附榜单】 .微信公众平台.2025-09-21

重磅!2025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发布.微信公众平台.2025-09-21